據說中國最早的文字有超過 3500 年的歷史,初期主要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,故稱「甲骨文」,後來隨著書寫媒介的演變,繼而出現「金文」及「石鼓文」,故名思義就是分別刻在青銅器與石頭上的文字,而這些古文字被後世歸納為大篆,約有 4000 字,主要為象形文字。

 

直至秦始皇(公元前 246 - 公元前 210)統一六國後,他為了鞏固政權與提高管治效率,於是命丞相李斯參照各國的文字,統一制定一套規範標準的書體,後稱小篆。 對比嚴整的小篆系統,之前的大篆就顯得更天然、自由、變幻多姿了。